大众网记者 高杨 济宁报道
孔子如月,是世界文明的光华。这一轮春秋月,朗照千年,光被四表。
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7月10日在济宁曲阜尼山落下帷幕。各国学者嘉宾穿越地理与文化的边界,齐聚儒家文化源头,展开了一场场的文明对话,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碰撞。
尼山发出的思想之声,已然化作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回响。
探索文明“和合共生”之道
在这场以“各美其美·美美与共——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”为主题的思想盛会上,来自70多个国家的500余位中外学者和嘉宾,共同探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的“和合共生”之道。
论坛发布的《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共识》(以下简称《共识》)开宗明义: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”。这句源自儒家经典的表述,成为处理当代文明关系的哲学基础。
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人类社会迈向全球现代化的历程充满艰辛。”《共识》指出,应对共同挑战需要不同国家对文明间关系进行深入思考。面对全球性挑战,人类应深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、全球发展倡议、全球安全倡议,弘扬平等、互鉴、对话、包容的文明观,做文明和合共生的有力倡导者、维护者。
从《人类和谐宣言》再到《世界女性尼山共识》……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并非空谈理想,而是致力于凝聚具体的行动共识。梳理历届论坛成果可见,论坛在推动教育合作、文化遗产保护、生态伦理实践等方面,都提出了有价值的倡议与合作项目。
儒家思想的现代注释
本届论坛下设六个分议题,从人工智能伦理到家庭意义,从水文化到全球现代化,儒家智慧与当代议题深度碰撞。
最好的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